五常大米是黑龙江五常市出产的品牌大米。五常市为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清咸丰四年设“举仁、由义、丛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自“三纲五常”之意,因此得名五常。
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组织少数朝鲜族居民在五常县内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引水种稻,所产稻谷用石头碾子碾成大米,其后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随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改革开放后来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桂冠独享华夏。“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尽食”。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种植的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的特点。五常山清水秀,更是鱼米之乡。
地貌特征:五常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开口朝西的盆地,东南部山脉挡住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
日照: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为1080h—1370h。
气温: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日平均气温17℃,昼夜温差10℃,最大温差20℃。无霜期110d—160d。
降水: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降水量为250㎜—650㎜,平均480㎜。
土壤: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壤土和草甸土。耕层土壤PH值6.0—7.2,平均PH值6.5;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4%;碱解氮平均含量108㎎/㎏;速效磷平均含量32㎎/㎏;速效钾平均含量215㎎/㎏;全氮0.12%;内梅罗综合指数为0.541。
水源:保护区内河流总长2468㎞,河网密度0.33km/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32.1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248.7㎜。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高平原潜水和平原层间水,可开采储量为7亿立方米。水质均符合GB5084要求。
环境空气:符合GB3095—1999中二级规定。
原料稻谷:种子选用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及通过审定并符合五常种植条件的其他粳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要求。适宜品种有(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松梗9号、松粳12号、松粳13号、龙洋1号、五优稻1号、东农425、东农428、东农429、东农430、松梗6号、松粳10号、绥粳9号、绥粳4号、垦稻12号、龙香稻2号、龙庆稻1号、北稻5号、龙稻7号、松粘1号、莎莎妮)
栽培技术应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肓苗、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
加工工艺:采用清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包装等,亦可有抛光或色选。
大米加工中除添加符合GB5749要求的水外,不添加任何物质。
感官指标:(1)应有五常大米固有的气味,没有异味。(2)米粒半透明或半透明,色泽青白有光泽。
蒸煮时应有特有的米香味,饭粒表面有油光。口感绵软略粘、微甜、略有韧性,冷却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感官要求按GB/T5492的规定执行。
品牌的形成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
为依法制止商贩假冒“五常大米”现象,五常市大米协会在哈尔滨市工商局指导下,于1997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0年得到受理,2001年7月21日获正式核准注册,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证明商标。
五常市政府授权了五常市龙头企业黑龙江省五常大仓米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米生产企业专属使用“身份证”标识,保证产品的可追溯和原产地。
五常大米树诚信品牌,推行一条龙监管体系,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稻花香大米”造假行为,五常市正在着手推进从农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到经销商的一条龙监管体系。
五常市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如实填写农产品生产记录,并建立企业档案、基地档案、生产记录、产地证明等数据库,创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系统,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做到农产品质量信息可上网查询。
五常荣馥香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五常市龙凤山镇境内,成立于2013年8月。目前共有社员240余户,耕地面积10015亩;其中有机水稻3005亩,成员出资总额48万元,现有资产4600万元。联合社以共同繁荣、供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联合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办公室1600平方米,工作人员37人。每年出售以绿色水稻为主的农产品4000吨以上,购销额200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增长1550元,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规格:5kg/盒